“為了治理大氣污染、應對當前的‘十面霾伏’的情況,政策和市場正倒逼國內許多省市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淘汰低效高污染的燃煤爐具和鍋爐,可以說大力發展節能環保鍋爐正逢其時。”4月26日,在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舉辦的第八屆中國節能爐具博覽會上,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節能爐具專業委員會主任郝芳洲對記者這樣表示。
之前,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明確提出將加快淘汰老舊低效鍋爐,提升燃煤鍋爐節能環保水平。如何抓住機遇,大力發展節能爐具,成為此次爐博會上行業人士的熱議話題。

生物質爐具迎發展春天

記者從展會上發現,雖然此次國內外有150多家企業參展,但生物質爐具及鍋爐、燃氣鍋爐電鍋爐甲醇鍋爐明顯比燃煤鍋爐更受追捧。
“今年形勢很好,截至4月底,我們銷售額已達已是公司去年全年的銷售總額。”某能源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記者采訪時表示,“治霾為我們提供了巨大的商機。”

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生物質鍋爐占工業鍋爐總臺數的1.5%,約0.92萬臺;民用生物質爐具保有量超過1000萬臺,年產量約200萬臺。但從行業的反饋來看,今年生物質爐具的保有量或將迎來新一輪增長。
國家能源局2014年工作指導意見指出,年內新增生物質能民用供熱面積800萬平方米,新增生物質能工業供熱折合100萬噸標準煤。記者也從河北省農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動領導小組獲悉,2014—2016年,河北將累計推廣130萬臺高效低排放生物質爐具,燃燒秸稈生物質成型燃料1000萬噸以上。經計算可替代500萬噸標準煤,CO2減排1300萬噸,SO2減排10萬噸,煙塵減排8萬噸。
與新能源產品相比,燃煤鍋爐開始遇的冷落。據一位燃煤鍋爐的企業負責人說,去年一季度原本正是加班加點生產產品的時候,但今年這種現象已經不存在了。“訂單明顯減少,公司正在研究新的發展策略。”上述人士稱,“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短期內仍將以煤炭消費為主,燃煤爐具不會持續低迷。使煤炭得到清潔化利用,提高熱能利用率,達到節能減排的要求,將是企業的技術研發方向。”
對此,一位行業專家告訴記者,傳統的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爐具產品正逐步被淘汰,政策和市場倒逼企業必須進行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換代。

“發展農村能源應因地制宜,多能互補,適宜走‘以煤減煤,以柴代煤’的路線,即煤資源豐富的地區,宜優先推廣使用節能環保燃煤爐具,并配套推廣‘一高兩低’(高熱值、低硫分、低灰分)煤或型煤;生物質資源豐富的地區,宜優先推廣使用生物質爐具,并配套推廣應用生物質成型燃料。”他說。

燃煤降耗仍是重點


在本次爐博會上,行業人士提及較多的仍是燃煤爐具的發展問題。有數據顯示,我國中小型燃煤鍋爐在50萬臺以上,年耗煤在6億噸以上。但民用燃煤炊事和采暖爐具數量無從準確統計。
根據河北省資料估計,由于農村使用低效爐具進行原煤散燒,不僅造成資源浪費,還導致污染物排放偏高,全年CO2排放量為5980萬噸,SO2排放量為34.5萬噸,農村污染超過了城市。根據河北省環境質量實時自動發布的監測數據初步統計,今年一月上中旬,石家莊17個縣(市)區的SO2的日均濃度246μg/m3, 是石家莊城市日均濃度的1.2倍。
河北省一位環保專家稱,由于農村大部分都是原煤散燒,同時使用的都是劣質煙煤,監管力度仍是空白。“農民既沒有動力也沒有能力進行廢氣治理,因此開展大氣污染治理非常困難”。
對此,不少的專家提出,應統一使用無煙煤來實現對煤炭質量的控制,但這一說法目前仍存質疑。有專家指出,從我國煤炭資源上分析,煙煤的資源量占80%以上,而無煙煤的資源量少,且價格比優質煙煤還高,政府補貼難以普及和持續。較高的煤炭價格容易造成虛報用量,甚至造成以次充好等管理混亂的情況。
“燒煤的現狀無法改變且將長期存在,除從源頭上杜絕銷售、儲存和使用劣質煤炭外,我們還應使用、研發節能環保型燃煤鍋爐。”郝芳洲說,“建議政府完善節能爐具產品標準,對優質節能環保鍋爐開發應用在資金上給予補貼。此外,節能環保鍋爐應該通過有資質的檢測中心出具檢測數據,經行業協會審查,向社會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