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陜西冷凝模塊鍋爐管孔的清理和檢查管孔清理干凈,用砂布打磨到露出金屬光澤。管孔上不得有縱向刻痕,環形或螺旋刻痕深度不大于0.5mm,刻痕到孔邊的距離不得小于孔壁厚度的1/3并不小于4mm。管孔清理后應保護好管孔的光澤面。
2、陜西冷凝模塊鍋爐管端退火加工清理管端內外臟物和表面油污;管子矯正后測量剩余長度,再在汽包聯箱上試一下,割去剩余長度;割管后管端平面無毛剌并與管子的中心線垂直。管子脹接端一般應進行退火,當管端硬度大于或等于管孔壁處的硬度時必須進行退火。陜西冷凝模塊鍋爐脹接管端退火一般采用“鉛浴法”間接加熱;管端退火長度為150~200mm。退火前應將管子的另一端堵住,退火端均勻加熱到600~650℃,在此溫度下保持12~15分鐘,禁止將管端加熱到700℃。加熱后的管端應放在干熱的石灰或砂內冷卻。脹接端管子的外表面打磨至發出金屬光澤,打磨長度為70mm;打磨后應保持管子外表圓形,打磨后管壁厚度應不小于規定壁厚的90%,并不得有縱向溝紋,環狀溝槽的深度不得大于0.1mm。打磨后應保護好管端的光澤面。
3、檢查陜西冷凝模塊鍋爐脹管器的型式、適用范圍(管子內孔)、巢孔斜度是否正確;自進式脹管器的 脹桿、脹珠(直脹珠及翻邊脹珠)是否符合要求。
4、陜西冷凝模塊鍋爐脹管測量汽包或聯箱的管孔平均直徑,記錄在汽包或聯箱管孔展開的位置圖表上。測量管端外徑和內徑的平均值,寫在該管端上并記錄在所脹的管孔圖表上,作為計算倀管率的依據。經過打磨過的管孔和管壁用四氯化碳和干凈的布擦拭干凈,隨即裝入管孔進行脹管。管子排列必須整齊,不妨礙管間的徹磚。裝管時對外形相同的管子應按已量得的管孔與管徑進行選配,盡量使管子與管孔的間隙不超過所規定的允許正常值。裝管時,管端伸出管孔的長度g和偏差就符合規定的正常值,在同一汽包內應盡量作到伸出長度一致。陜西冷凝模塊鍋爐管子脹接端裝入管孔后應立即進行脹管以防止污物進行入或生銹,并記錄脹守后的管子內徑。應先脹汽包兩端的基準排管,然后由中間向兩邊脹,按臺階式次序進行。如同一根管子一頭是焊接,一頭是脹接,則先焊接后脹接。脹接管口的端面傾斜度g 應不大于管子公稱直徑的2%。管端脹接同時管口應翻邊,斜度為12~15°, 板邊根部開始傾斜處應緊貼管孔壁面。管子的脹管率控制在1~1.9%的范圍內,在必要的補脹后最終脹管率不超過1.9%;脹管質量:
A、陜西冷凝模塊鍋爐脹管工作應在環境溫度為0℃以上時進行,防止脹口產生冷脆裂紋。脹完后的脹口不應有過脹、偏擠(單邊)現象,管口及翻邊喇叭口邊緣上不得有裂紋。下列現象為過脹:脹大部分與未脹部分直徑相差很大,從管內和管外均可看出顯著的過渡部分;管孔邊緣被擠出,產生局部的塑性變形;管口油墨縱向伸長,在鍋筒外形成溝環。
B、陜西冷凝模塊鍋爐脹口內壁由圓柱部分轉入翻邊部分應有明顯的翻邊的交線,但不得有切口或擠出現象。
C、陜西冷凝模塊鍋爐脹口內壁過渡到未脹大部分應均勻而平滑,不得有切口和溝槽(用自進式脹管器允許有輕微的螺旋形痕跡)。
D、陜西冷凝模塊鍋爐脹口與鍋爐本體一起作水壓試驗,在試驗壓力下五分鐘內壓力降不超過0.05MPa;水壓試驗漏水的脹口,應在放水后隨即進行補脹,補脹次數不得超過2次。
E、陜西冷凝模塊鍋爐滲水和淚水(指不向下流的水珠)的脹口數之和,不超過總脹口數的3%,淚水的脹口數不超過總脹口數的1%。
查詢陜西冷凝模塊鍋爐資訊:www.cdxysof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