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三門峽市一個建筑工地苫蓋裸露地表,抑制揚塵。人民視覺
山西晉中靈石縣金桃鋁材店,應淘汰燃煤鍋爐沒拆除;河南三門峽澠池縣天意高新科技公司物料堆場,揚塵治理措施沒落實……近日,生態環境部通報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督查工作進展,其中汾渭平原存在的問題不少。
從今年8月20日起,90個督查組進駐汾渭平原11個城市的83個縣市區進行督查,將持續到明年4月28日。督查組是怎樣開展工作的,在汾渭平原發現了哪些問題,如何推動當地整改?記者進行了深入采訪。
已發現涉氣環境問題4613個,汾渭平原環保欠賬不少
汾渭平原是黃河流域汾河平原、渭河平原(又稱關中平原)及臺塬階地的總稱,包括11個地級市:山西省呂梁、晉中、臨汾、運城,河南省洛陽、三門峽,陜西省西安、寶雞、渭南、咸陽、銅川。汾渭平原已被列為環境污染三大重點防控區域之一。
汾渭平原地處煤炭產區,嚴重依賴煤炭的焦炭、電解鋁等行業集中分布,并由此帶來機動車污染問題,給大氣環境質量帶來了很大壓力。“汾渭平原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主要存在3方面問題。”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說,一是結構性污染較為突出,重化產業聚集,能源結構偏煤、產業結構偏重、運輸結構偏公路的問題比較突出;二是散煤清潔化替代、“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相對緩慢滯后;三是治污壓力傳導還不到位。
前不久,生態環境部公布《汾渭平原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提出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等六大類23條治理措施,推進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強化督查工作重點與行動方案高度契合。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執法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強化督查主要針對“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工業企業環境問題治理情況、清潔取暖及燃煤替代、運輸結構及方式調整、重污染天氣應急措施落實等工作。“生態環境部在汾渭平原安排了90個督查組,每個督查組由3人組成,主要從地方環保系統和生態環境部直屬單位抽調,每個督查組現場督查2周。”
為了有效傳導壓力,督促地方落實環保主體責任,生態環境部探索建立了排查、交辦、核查、約談、專項督察的“五步法”強化督查模式:從全國抽調環境執法業務骨干,對重點區域開展不間斷檢查;將檢查發現的環境問題移交當地政府,建立檢查問題臺賬;定期對交辦問題整改情況進行核查;對問題整改不力、責任落實不到位且大氣污染問題突出的城市,進行掛牌督辦或公開約談、量化問責。
截至目前,督查組已在汾渭平原開展4個輪次強化監督,共檢查3.52萬個企業(點位),發現涉氣環境問題4613個,其中,工業企業問題1401個,揚塵問題1246個,揮發性有機物問題662個,燃煤鍋爐淘汰問題541個,涉氣“散亂污”問題359個。
“從強化督查情況看,汾渭平原高污染、高耗能企業存量很大,散煤問題比較突出,環保欠賬不少,環境監管也有待進一步加強。”曾在陜西渭南參加強化督查的督查一組組長簡元澤說。
查看更多燃煤鍋爐淘汰問題:www.cdxysof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