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首屆中國數字碳中和高峰論壇在成都落下帷幕。論壇上,各領域專家學者和企業等社會力量,探索如何有效利用數字化手段助推實現“雙碳”的重大目標。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不僅僅是數字碳中和,在成都,綠水青山的“顏值”和“價值”也日益彰顯。從世界最長綠道到世界最大城市森林公園,從推窗見雪山到家門口可感可及的游園綠意……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大美生態圖卷徐徐鋪展。
記者昨日從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獲悉,近年來,成都全面推進全域增綠,高標準建設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環城生態區、天府綠道等重大生態工程,構建生態區、綠道、公園、小游園、微綠地五級城市綠化體系,打造“綠肺、綠道、綠軸、綠環、綠綴”生態空間。數據顯示,2015年至2020年,成都市森林面積由46.41萬公頃增加到57.62萬公頃,森林蓄積由3224萬立方米增加到3677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由38.3%提高到40.2%。目前全市森林覆蓋率提升至40.2%、年固碳量超過200萬噸,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森林面積達到112.84萬畝。與此同時,充分挖掘公園城市生態價值,啟動546個川西林盤生態管護與修復項目,累計建成各級綠道4408公里。
獲批國家低碳試點城市以來,成都深入實施低碳城市建設“636”工程,加快構建綠色低碳的“產業、能源、城市、碳匯、消費和制度能力體系”,全市碳排放強度持續降低、能源結構不斷優化、城市環境更加宜居,更榮獲首批聯合國“全球綠色低碳領域先鋒城市藍天獎”。
據悉,“十三五”期間,成都淘汰落后產能超過300戶,推進“散亂污”工業企業動態清零;累計建成9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生態環境產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電子信息產業成為首個萬億級產業集群,軌道交通、生物醫藥成為國家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累計注冊新經濟企業超過45.8萬戶。
成都強力實施清潔能源替代攻堅,基本實現燃煤鍋爐全域“清零”,推動多個天然氣綜合能源項目落地;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增加到14.5萬輛,建成充電樁2.8萬余個、充電站701座;出臺促進氫能產業發展意見,建成加氫站2座,累計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370輛。清潔能源占比從2015年的56.5%提升至62.6%(優于全國38.3個百分點),單位GDP能耗“十三五”期間累計降低14.24%。
在大美公園城市空間形態塑造方面,大力構建城市軌道、公交和慢行“三網”融合的低碳交通體系,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達558公里,市域鐵路公交化運營里程突破430公里,公交專用道里程達1014公里,中心城區“5+1”區域公交出行分擔率提升至60%。(記者 繆夢羽)
原標題:基本實現燃煤鍋爐全域“清零” 成都清潔能源占比升至62.6%
燃煤鍋爐清零:www.cdxysoft.cn